WEDCV155VD5RRV515DV

 

內容簡介

●詳載約600個注釋
●收錄近千張第一手史料

  時代的記憶.庶民的圖記
  畫報,是以採用手繪圖畫或攝影圖片記載人類社會的一種圖象文獻。

  清末民初,正是中國社會處於改朝換代的大變革時期。歷經內憂外患、列強侵略,畫報客觀地記錄了適逢此動亂時代之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科學、藝術、教育等領域所發生的各種情況,若干題材也為政治漫畫提供源源不絕的靈感,中國至1949年,共計出版了近千種畫報,其內容之廣泛不容小覷。

  東方的覺醒.革命的先鋒──畫報
  本書以翔實獨特的角度,從一本本畫報的衍變中,系統地介紹畫報從石印向銅鋅版、影寫凹版的轉變過程,這些純粹在中國編印並出版的畫報,也見證了中國印刷技術的演變。作者並以內容之主體性,將畫報分別歸納為綜合性畫報和專業性畫報兩大類,綜合性畫報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最重要的圖象文獻,透過創編者手中的畫筆和攝影器材記錄下社會發展的脈絡,用敏銳的目光捕捉那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一瞬間,深刻描繪了清末民初社會的方方面面。

本書特色

  打開圖書館的大門──
  資深圖書館員帶你遊,晚清民國歷史文獻帶著走

  作者祝均宙先生身為上海圖書館的資深研究館員,對於晚清民國年間的圖象文獻有深入地研究,全套書收錄近兩千張照片,均為圖書館館藏的第一手歷史文獻。市面上甚少針對圖象文獻這塊領域介紹的書籍,然而本套書的研究不僅範圍廣泛,其一手資料的蒐集更有助於研究的深化。同時,從這些文獻中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的各個面貌,可以說也是十分重要的史料。

作者簡介

祝均宙

  上海圖書館資深研究館員。1948年1月出生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成人教育學院)本科學歷,圖書情報學理學士。1972年9月進入上海圖書館。2008年榮退。歷任上海圖書館近代文獻部副主任、歷史文獻中心副主任兼近代文獻部主任、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副館長等職。專事中國近現代文獻整理與研究。專攻中國近現代報刊文獻、近現代新聞小報、畫報和上海近現代城市發展史研究等。先後主持主編了《上海圖書館館藏近現代中文期刊總目》、《上海圖書館館藏舊版日文文獻總目》、《上海圖書館庋藏居正文獻集錄》(九卷本)、《老上海風情錄》(五卷本)、《清末年畫》、《七彩香煙牌》、《中國近代文學大系─史料索引卷》等大型工具書和文獻史料圖書。發表過《近代特種文獻開發研究的戰略思考》、《上海小報歷史沿革》、《中國近現代中文期刊發展脈絡及其特點》、《世紀回眸——「十里洋場」的外國僑民》、《館藏年畫來源暨西方傳教士研究視野述評》、《概述辛亥革命前後在日本出版的中文期刊》、《從西風東漸到強國夢——上海近代體壇》等幾十篇學術論文。

目錄

第一章 石印畫報時期 1874 ─ 1920
第一節 石印畫報萌芽期(1875─1880)的開拓者
第二節 石印畫報繁榮期(1884─1913)的典範旗幟
第三節 石印畫報衰落期(1914─1920)之出版物和歷史價值

第二章 銅鋅版畫報時期 1925 ─ 1930
第一節 銅鋅版畫報的翹楚:《世界》與李石曾、吳稚暉
第二節 報紙附刊中引領銅鋅技術風氣之先的畫刊:《時報圖畫週刊》
第三節 技術轉型階段中「非驢非馬」的主要畫報:《真相畫報》、《世界畫報》及《革命畫報》
第四節 南北地區畫報界的座向標:《上海畫報》和《北洋畫報》
第五節 風靡各地的三日刊畫報:《三日畫報》等

第三章 影寫凹版畫報時期 1930 ─ 1949
第一節 影寫凹版技術之先驅:《良友》畫報與四大主編
第二節 不斷創新改革的《攝影畫報》及其創辦人林澤蒼
第三節 各領風騷的其它重要影寫技術畫報:《文華》等
第四節 黑白對壘的抗日畫報和日偽畫報
第五節 抗戰勝利後復甦中的畫報界

第四章 政治諷刺的風向標─漫畫類畫報
第一節 漫畫畫報的孕育期(1898─1917):從近代第一張漫畫作品到漫畫畫報的正式出版
第二節 漫畫畫報的萌芽期(1918─1931)
第三節 漫畫畫報的繁榮期(1931─1949)

第五章 各具風采的專題畫報
第一節 蒙太奇鏡頭的記錄者:電影類畫報
第二節 聚焦特定物件的史料集萃:個人專集類與特刊類畫報
第三節 知識導航的啟蒙階梯:兒童類畫報
第四節 繽紛異彩的藝苑天地:美術類畫報
第五節 都市休閒文化的新寵兒:娛樂業畫報

後記
徵引文獻

 

推薦序1

  2009年適逢五四運動九十週年,舊香居除了與國圖、南村落協辦五四相關紀念活動之外,也在店內舉行「五四光影─近代文學期刊展」,展出上自晚清小說雜誌,下至民國時期文學期刊將近250種。作為一間古舊書店,除了盡力保存各項文獻史料、珍貴書刊,也希望能定期舉辦展覽,編寫圖錄,讓更多人了解舊書、文獻的各種價值。所以當我翻閱《圖鑑百年文獻》系列套書時,連帶回想起籌劃展覽、編撰展刊時的酸甜苦辣,更佩服於作者的毅力和努力。中國的期刊畫報史一直都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議題,無奈資料內容龐大、繁瑣,個別刊物、主題的研究雖已有許多,但尚未出現以整體研究,讓人可以一窺全貌,見樹又見林的。既要梳理清楚的發展經過,又要從歷史與文化的角度,完整呈現出客觀的撰述與評論,實為一大挑戰!刊物畫報的研究面向十分廣大。在脈絡上,作者以印刷技術演進勾勒出圖象刊物的歷史風貌,從石印、銅版、影寫這三階段來探究發展歷程,提綱挈領、深入淺出地描述圖象文獻的發展史、出版重點與特色,加上作者多年來親訪資料、分門別類的匯總成書,實為紮實又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市民文學與通俗文藝,白話文與新文化運動,交互對話,藉由此套書更能一窺民國豐富繽紛的出版文化,我深信此書的出版問世,也將為現代書刊文獻研究開創出新的學術視野及文化省思。

──吳雅慧  舊香居店主

推薦序2

  在大學歷史系開設「中國現代史」、「中國新聞史」等課程多年的我,面對學生詢問如何收集報刊史料,常覺得資料浩瀚、一時不知如何回答。介紹一份報刊,不能只有時間起迄、發行地點、報館立場等文字說明,生動寫實的圖片展示,往往更能使學生理解。

  目前年輕學子收集史料,第一步就是上網搜尋,無奈網路資料良莠不齊,以報刊史料來說,常有報史介紹莫衷一是、報刊圖片張冠李戴的情況。祝均宙老師的《圖鑑百年文獻:晚清民國年間畫報源流特點探究》、《圖鑑百年文獻:晚清民國年間期刊源流特點探究》、《圖鑑百年文獻:晚清民國年間小報源流特點探究》成功解決這些困境,如果你想瞭解近代中國報刊發展概況、或想利用報刊史料來進行研究,這套書將成為很好的參考書籍。

──高郁雅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推薦序3

  在學界引頸期盼下,《圖鑑百年文獻》套書終於出版了。作者祝均宙先生長期在上海圖書館工作,對於晚清、民國時期的出版史料,如數家珍;這套書可說是他畢生埋首浩瀚報海、潛心研究的心血結晶。本書資料豐富,不但廣泛蒐羅近代上海及其他城市所出版的畫報、期刊及小報,也對收錄報刊標明起迄日期及主編列表介紹,是研究近代報刊不可或缺的工具書。作者對近代中國出版史亦十分熟稔,書中時而穿插出版界的趣聞軼事,增添本書的可讀性。尤為難得的是,本書附上大量的刊物封面圖片,其中不少還是圖書館難得開放的珍本。這些書影不但大大提高閱讀的興趣,更有助於研究者進行圖象分析。本書的另一個特點是專冊介紹過去被忽略的報刊類型。礙於其濃厚的休閒性質,畫報與小報甚少登上學術研究的殿堂,直到最近,學界才開始注意這些「另類報刊」,卻苦於缺乏相關的入門工具。本書的畫報及小報分冊,彌補這方面的缺憾,使讀者對於近代畫報及小報有個概括性的掌握。《圖鑑百年文獻》套書的出版,不但打開報刊研究的大門,也是近代中國城市文化的研究指南。

──連玲玲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推薦序4

  隨著圖象研究的興起、中國大陸近代史史料的開放,以及復刊資料的陸續出版,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史料愈來愈多元,畫報、期刊與小報更被廣泛的運用在文化史、藝術史、社會史與性別史等研究上;由於這三類文獻得之不易,且零碎分散,研究者對文獻背後的發展歷史,多半認識有限。祝均宙撰寫的《圖鑑百年文獻》系列套書,為研究者彌補了這項缺憾。本套書是祝均宙根據多年來的講稿、講義與論文,加以歸納、修正而集結成書;全套書根據文獻的類別屬性分成畫報、期刊與小報三冊敘述,揭示從清末民初到戰爭期間,這三種文獻的發展與變遷經緯,並收錄近兩千張圖片,不僅讓讀者明白這類史料的特色、內容,也使讀者了解報刊史料印刷的過程、轉型與歷史地位;最難得的是,本書所引用的圖文資料均係第一手史料,是祝均宙在上海徐家匯藏書樓、上海市歷史文獻圖書館、上海市報刊圖書館等典藏機構工作時,孜孜矻矻蒐集所得;同時,全套書的615條注釋,也以作者所見的實物文獻為準。此外,從這套叢書可以看到一些散佚的文獻,激發讀者做進一步尋繹。整體來說,這套書帶給研究者的貢獻,實不容忽視。

──游鑑明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推薦序5

  清末民初是現代各式報刊的重要起點,也是各種新式報刊極度繁榮的階段。無論是今日人們已然十分熟悉的報紙,或是定期發行的期刊、雜誌,也無論是以文字為主要載體,或是以圖畫為主要載體,或者圖文並茂、相輔相成,這些大致上有一定的出版時間,且具有連續發行事實的紙本媒體,幾乎都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民初萌發、茁長。當時這些體製或大或小、壽命或短或長琳瑯滿目的報刊,總數究竟有多少,恐怕沒有人能夠說得準,乃至現今留存下來的,總共有多少種,由於收藏分散,恐怕也很難統計。上海圖書館是目前已知清末民初報刊館藏最為豐富的公共圖書館,然而文獻浩瀚,龐大繁多的資料足以汗牛充棟,故迄今仍很少有人能做較為全面或大面積的整理。祝均宙先生於該館供職多年,浸淫甚深,對於大量原始文獻的接觸經驗與熟悉程度,實非僅能短期訪書的學者所能望其項背。如今祝先生願意將多年親閱、整理的研究成果,以《圖鑑百年文獻》三巨冊公諸大眾,不但是學界盛事,也是今日學子之福。祈願此舉可以喚起同好的注意,也盼望各館藏機構能夠更重視這些文獻材料的流通與使用。

──黃錦珠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8891609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7 x 24.4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中國長城 如果僅僅從外表上看,中國長城只是一座古代建築,或者說是一座古代的軍事防禦體系。但它的自身卻包含了很多內容,諸如軍事、政治、歷史、文化、地理、建築、民族、經濟等等。中國人都知道秦始皇修長城的故事,其實早在秦始皇以前就已經有人在修長城了,只不過修的規模沒有後來秦始皇時期那麼大罷了,所以也就鮮為人知。 ... 有一位研究長城的學者用了一句話來概括長城: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餘里。意思是說,從一開始修長城到最後停止修長城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時間,而這兩千多年裡修的長城全部加在一起,長度超過十萬里。兩千多年來,在長城的腳下上演過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歷史劇。其間,既有生死搏殺的戰爭,也有和睦相處的安寧。但是,長城始終是一條紐帶,把生活在它兩邊的人民聯繫在一起。 印度泰姬陵 泰姬陵全稱為「泰吉·瑪哈爾陵」,又譯泰姬瑪哈,世界文化遺產,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蹟」,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蹟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城內,亞穆納河右側。泰姬陵是莫臥兒王朝第5代皇帝沙賈汗為了紀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它由殿堂、鐘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造,用玻璃、瑪瑙鑲嵌,絢麗奪目、美麗無比,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藝術最完美的瑰寶,是世界遺產中的經典傑作之一,被譽為「完美建築」,又有「印度明珠」的美譽。 希臘雅典衛城 在希臘古代遺址中,最為有名的當屬雅典衛城。雅典衛城,希臘語稱之為「阿克羅波利斯」,原意為「高丘上的城邦」。古代在此建有神廟,同時又是城市防衛要塞。衛城坐落在雅典城中央一個不大的孤立的山岡上,山岡面積約為4平方千米,山頂石灰石裸露,大致平坦,高於四周平地70~80米。東西長約280米,南北最寬處130米。 ... 古代希臘城市具有戰時市民避難的功能,是由堅固的防護牆壁拱衛著的山岡城市。堅固的城墻築在四周。自然的山體使人們只能從西側登上衛城。高地東面、南面和北面都是懸崖絕壁,地形十分險峻。 衛城由大量重要的建築物組成,包括:巴特農神殿(古代七大奇觀之一,有「希臘國寶」之譽)、 艾力費郎祠堂、勝利神殿、衛城博物館。 埃及胡夫金字塔 作為人造建築的世界奇蹟,胡夫金字塔首先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剛開始建成時的胡夫金字塔高度為146.59米,底邊長度為230米,由250多萬塊每塊重約50噸的巨石壘砌而成,建成時間在距今4700年前。隨著歲月的流逝,在雨雪風沙的擊打之下,今天的胡夫金字塔已經不復當年的雄姿。 英格蘭巨石陣 巨石陣坐落在英格蘭南部的威爾特郡,至今已有5000多年歷史。在綠色的曠野間屹立著的巨石陣呈環狀,主體由幾十塊巨大的石柱組成,其中最不可思議的是石陣中心的巨石,最高的有8米,重達好幾十噸。有不少巨石是橫架在兩根豎著的石柱上的,而它的建造方法至今在考古界仍是個不解之謎。 秘魯馬丘比丘遺址 馬丘比丘位於現今秘魯境內的庫斯科西北130公里處,整個遺址高聳在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著烏魯班巴河谷,為熱帶叢林所包圍,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馬丘比丘在克丘亞語中為「古老的山」之義,也被稱作「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保存完好的前哥倫布時期的印加遺蹟。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發掘中心,也是秘魯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 由於位置、地理特點獨特且發現時間較晚,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國最為人所熟悉的標誌。在1983年,馬丘比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遺產,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之一。 法國廷巴克圖 廷巴克圖,又譯為「丁布各都」,現名通布圖,位於沙漠中心一個叫做「尼日河之岸」的地方,距尼日河7公里,坐落在尼日河河道和薩赫勒地區陸地通道的交匯處,為1087年(另一資料:1100年)圖阿雷格人所建。圖阿雷格人是非洲著名的遊牧民族,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為了尋找水源,他們趕著牛羊、帶著駱駝,馱著帳篷和其他生活用品,常年往返於阿魯萬納和尼日河沿岸之間。 廷巴克圖是聲名顯赫的科蘭尼克·桑科雷大學的所在地,在15-16世紀成為了精神文化中心,同時也是伊斯蘭文化向非洲傳播的中心。津加里貝爾、桑科爾和西迪.牙希亞這三座雄偉的清真寺見證了廷巴克圖的黃金年代。儘管這些建築在16世紀被修復,但是今天它們仍然受到風沙侵蝕的威脅,世界遺產委員會在第14屆會議上把廷巴克圖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為了抵禦風沙侵蝕的威脅,一項保護世界瀕危遺產的計劃已經啟動,包括修固津加里貝爾清真寺和改建雨水排放系統。 約旦佩特拉 佩特拉是約旦的一座古城,位於約旦安曼南250公里處,隱藏在一條連接死海和阿卡巴海峽的峽谷內。1812年以來陸續發現許多古蹟,大都雕刻在一條深谷的巖壁上,為約旦旅遊業的重點城市之一。它以巖石的色彩而聞名於世。佩特拉因其色彩而常常被稱為「玫瑰紅城市」。 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這裡曾是多姆王國都城。公元前6世紀,阿拉伯遊牧民族納巴泰人的部落控制了約旦阿拉伯干河的東部,納巴泰人從阿拉伯半島北移進入該地區。大約公元前312年,納巴泰人在此定居。由於控制了重要的貿易通道,納巴泰人變得強大而富有,佩特拉是他們的遺產。這些墳墓開鑿于海拔914米的難以到達的巖石中。有的墓碑群圖案細緻典雅;有的以納巴泰特色的「階梯式」山牆壓頂裝飾,體現了埃及和亞述建築的風格。整個建築重點放在正面,內部則是毫無裝飾的巨室。 柬埔寨吳哥窟 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是柬埔寨的最佳旅遊季節,除了傳統送水節,參觀當地人文景觀和建築也是一樁樂事,其中最不容錯過的就是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吳哥窟,以及「高棉的微笑」巴戎廟。此外,還可搭乘遊船遊覽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薩湖。 ... 義大利羅馬圓形大劇場 羅馬圓形大劇場遺址是古羅馬時期的著名建築,建於公元1世紀,由石塊和混凝土築成。劇場呈橢圓形,規模很大,長軸為189米,短軸為156米,外層牆高為48米多,共分四大層。劇場四周有階梯和斜坡走道,中間為競技場,競技場也是橢圓形的,長軸87.5米,短軸55米。場內設有60排座位,可容納五萬多名觀眾。這一建築採用混凝土筒形拱與交叉拱結構,場內設有80個出入口(每拱一個),觀眾可迅速退場。 圓形大劇場是舉行角鬥士角斗、人獸搏鬥和展示珍奇野獸的地方。最多時,可供三千對奴隸進行角斗。西羅馬滅亡後,這個大劇場因幾經雷電、地震的衝擊,部分塌毀。 文章摘選自《奧秘》2020.02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culture/b3evbzn.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565781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田中大量出汗中醫推薦田中淺眠或多夢改善中醫診所和美睡眠障礙門診治療有效中醫診所仁愛鄉心悸治療中醫
大城下背酸痛中醫推薦 二林晚上淺眠中醫推薦 最推薦的南投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中寮肌肉、關節莫名痛治療中醫 鹿港自律神經失調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治療效果不錯的和美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北斗大量出汗中醫推薦 伸港頭痛看什麼科 當地人都推薦的草屯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田中無法進行中高強度運動改善中醫診所 線西頭暈治療中醫 把脈超神的溪湖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wwe6aowd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